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之声 >> 店家“谢绝儿童”,谁更应该反思 >> 阅读

店家“谢绝儿童”,谁更应该反思

2023-09-23 17:50:10 来源:人民网 浏览:789
内容提要:近期,一些城市出现公开称“不接待儿童”的店铺,由此引发热议。媒体记者探访发现,商家多是出于保障安全...

  近期,一些城市出现公开称“不接待儿童”的店铺,由此引发热议。媒体记者探访发现,商家多是出于保障安全、维护环境等原因,而如有成人陪同并看护好孩子,其中一些店铺也欢迎儿童进店。

      在相关新闻的下方留言区,赞成商家的网友居多。赞成的理由看起来很有道理:有儿童在餐厅摔倒受伤,监控显示餐厅完全没责任,但是家长仍然要求赔偿;还有一些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其展示的商品容易损坏,小朋友碰到会造成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不受欢迎的不是少不更事的孩子,而是某些不负责任的家长。

      实际上,尽管某些店铺贴有“本店不适合儿童”的提示,但如果父母带着孩子光临,很少有服务人员会当场拒绝。这一方面是基于“来的都是客”的商业伦理,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最基本的同理心——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看到小孩,你很难“恨”得起来。

      从在商言商的角度看,商家本没有必要将孩子拒之门外,因为谁都知道“孩子的钱最好赚”,何况孩子身后往往还跟着家长。但是,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出发,某些商家却甘愿引起争议也要对孩子说“不”。究其原因,在这些商家眼里,孩子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收益。例如,火锅店、宠物店等确实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店家如果事先讲明谢绝儿童,相信大家也都能够理解。

      在一个倡导全龄友好的社会里,“谢绝儿童”之类的提示语无疑显得很不友好。尽管如此,店家的忧虑也并非不可理解。网友关于此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公共情绪:公众苦“熊孩子”久矣。

      “厌小”“仇孩”之类情绪化的词汇,之所以会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 “熊孩子”身后,都有是非不分、不负责任的家长。在某些家长眼里,“他还是个孩子”堪称无往不利的万能句式:孩子闯祸了,可以以此来进行辩护;孩子受到了意外伤害,哪怕对方没有任何过错,也可以以此来要求赔偿。总而言之一句话:我有孩子我有理。问题是,既然明知道“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严加看管、妥善照顾,任凭“天大的事都有孩子顶着”,家长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又体现在哪里?

      从某种意义上看,那些“谢绝儿童”的商家,真正“谢绝”的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家长。现实中,“熊孩子”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哪怕碰上一个,也足以成为店家“无法承受之重”。因此,敬而远之就成了店家最为稳妥的经营原则。尽管店家的声明在多数时候只是“虚张声势”,但却足以令广大家长感觉到被羞辱和冒犯——孩子何辜,要遭此区别对待?

      对于店铺谢绝儿童问题,一方面需要店家能够进一步优化自身服务,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避免意外发生,如果确实无法接待儿童,也应该在声明中避免过于生硬。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也要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必要的介入避免影响他人的正常经营活动。

      归根结底,对于某些店家“谢绝儿童”的做法,大可不必过分解读,避免一些情绪化表达。同时这对为人父母者不失为一种提醒:言传身教应贯穿家庭教育始终,只有做好孩子的表率,才能化解商家的焦虑,平复公众的情绪,消除针对孩子的“傲慢与偏见”.(赵志疆)

相关文章
2023-11-24 11:41:55
2023-07-16 16:57:25
2023-11-07 14:42:54
2023-11-22 17:49:55
2023-06-15 11:44:21
2024-06-06 12:51:28
2024-05-11 17:46:06
2024-07-02 17:09:3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