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05 版)
以创新求突破 以变革谋未来——2025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石 羚 周珊珊
这是来自时代的叩问,更是党报评论必须回答的命题——
面对挑战与机遇,如何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强化责任与担当,如何实现正能量、大流量、高质量相统一?
跑出加速度,占领制高点,以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党报评论责无旁贷。2025年9月15日,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支持、河南日报社主办的2025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主题为“百年变局与智能时代的评论革新”。来自中央媒体、地方省委宣传部、30余家省级党报和学界、新媒体平台的代表汇聚一堂,为党报评论深入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出谋划策。
越是风云变幻,越需把稳舵盘;越是技术迭代,越要锚定根基。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表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在把握时代脉搏中唱响团结奋斗“最强音”,在守牢方向导向中把稳党报评论“定盘星”,在深耕内容建设中培塑主流媒体竞争力,在增强技术敏感中构建党报融合新生态。
因应挑战,构筑内容新优势
今天,舆论格局深刻调整,传播方式持续变化,思想文化愈发多元、多样、多变,观点观念不断交流、交融、交锋,给主流媒体带来全新挑战。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的生成和传播,主流媒体面临变革的紧迫课题。
党报评论何去何从?吉林日报社副社长李振军这样总结:“融合发展,我们依然相信文字的力量,也要用好技术的赋能。”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探索AI辅助评论生产、数据驱动观点生成、多模态评论呈现等新形式,正推动评论生产实现新跨越。
也要看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民网总编辑赵强认为,人工智能写作效率高、表达方式活、数据能力强,可以因势利导,为评论工作赋能;但这种写作本质是基于既往数据的“计算结果”,缺乏思想深度,情感体验模糊。此外,虚假信息大量生产传播、算法偏见加剧“信息茧房”、数据安全与版权保护等治理难题,也需引起关注。
让人工智能成为“好帮手”,需要党报评论发挥优势、立于潮头,当好“时代桅杆上的瞭望者”。
以正确政治方向为评论铸魂。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蒙志军指出,“‘定音鼓’‘压舱石’是党报评论应有的气质。与自媒体相比,党报评论最大的特点在于讲党性、讲立场”。党报评论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谱写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好彰显权威性、可信度,为人民群众所认可、所信赖。
以深邃思想观点为评论壮骨。解放军报社评论编辑室副主任桑林峰表示:“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嬗变、技术的裂变,更加需要正确观点引领。”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晓峰认为,“评论之‘大’,在于洞见本质的大清醒,在于超越局部的大视野,在于触发共情的大思绪”。党报评论应发挥思想优势,观察社会,关心群众,为时代立传。面对舆论风急浪涌,更应旗帜鲜明回应关切,让思想驱散迷雾、让观点直击热点。
与会嘉宾认为:智能时代,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变的是渠道,不变的是对主流价值的坚守。党报评论要保持内容定力,发挥内容优势,当好思想的“风向标”、导向的“定盘星”,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锐意创新,唱响主流好声音
进入新时代,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推进系统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要求一以贯之、不断深化。党报评论要顺应趋势、主动作为、求新求变,更好锻造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时下问题不仅在于主力军挺进主战场,也在于进入主战场该怎么打胜仗”“如果党报评论体态臃肿、面孔生硬,难免在‘信息洪流’中被边缘化”……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比的是引导能力,看的是传播效果。
如何扩大党报评论影响力版图?
转观念,让质量与流量“比翼齐飞”。党报评论,质量是基础,流量是效果,二者缺一不可。重庆日报社编委单士兵表示:“流量是中性词,只要用得好、导向好,就是好事。评论员要在观点争锋中胜出,就必须成为引领流量的人。”也要看到,重视流量,但不能为流量牺牲质量。农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郭少雅总结:“公正、客观、理性甚至是克制的态度,才能做出有政治高度、专业深度、新闻锐度和民本温度的好评论。”
改文风,让讲理与说情“齐头并进”。让观点深入人心,要靠思维的力量,也要靠情感的共鸣。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伟光认为:“忽视情感共鸣的柔性力量,就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境,减弱抵达人心的穿透力。”增强情感浓度,不是矫揉造作、刻意煽情,而要与读者共情、与民意同频,推动好声音深入人心。
拓边界,让形式和内容“百花齐放”。从语言上看,针对受众需求设计不同风格评论,多讲“生活话”“网络话”“地方话”,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载体上看,从可读到可听、可视、可互动的飞跃,不能只靠简单搬运文字,还要实现差异化呈现。
壮大主流声音,党报一直在路上。解放日报以兼具美感、网感的视觉设计,制作时政评论AI视频《2025,看上海的》;南方日报推出《漫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漫画长图,用辛辣评论打开回味空间;青海日报“江源热评”采用“动画+主持人”形式,实现严肃评论“轻量化”传播……各地实践充分说明: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主流声音就能更好抵达受众、凝聚共识。
详情: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5/0918/c1003-4056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