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最近,随着哈尔滨旅游爆火,各地文旅部门纷纷“花式整活”,内容更新频率之高、花样之多,让网友直呼“卷疯了”。但热闹之下,也需要一些“冷思考”..
最近,随着哈尔滨旅游爆火,各地文旅部门纷纷“花式整活”,内容更新频率之高、花样之多,让网友直呼“卷疯了”。但热闹之下,也需要一些“冷思考”。
有的地方给宣传片打马赛克、使出“美男计”,甚至搞“擦边”,是不是有用力过猛、甚至走偏走歪的嫌疑?流量固然重要,但不能走向“流量至上”;文旅发展需要眼球,但不能走向“眼球经济”。扎扎实实完善各类设施、改善商业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夯实基础,才能接住营销之后带来的“泼天富贵”。
>>声明
河南省文旅厅:请“河南文旅”等账号停止侵权
1月16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博发布严正声明,声明中表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唯一官方账号名称,其他所有“河南文旅”之账号名称均为侵权冒用。请各“河南文旅”“河南旅行推荐官”“00后”等账号即刻停止侵权。
此前,多个“河南文旅”账号曾发布“美男计”等相关视频,吸引了不少网友点赞。记者通过搜索相关账号发现,上述提到的账号点赞数量有1万至2900万不等,截至发稿,部分账号再次搜索时已无法找到。
此前,在“河南文旅(小号)”的首页简介中,标注为“河南文旅官方小号”(现已搜索不到)。在“河南旅游推荐(00后)”“河南文旅推荐(90后、00后版)”账号首页简介当中,标注了是个人IP,与官方无联系,想为家乡出份力。而在“河南文旅推荐官”“河南旅行推荐官”的首页简介当中,并未注明其账号属性。其中,“河南旅行推荐官”已经变为私密账号。
>>专家
旅游产品才是根本
相关数据显示,经过多日“互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抖音粉丝涨粉逾百万;河北文旅粉丝自1月12日的45.6万,涨粉至118万;山东文旅账号粉丝自1月11日的143.9万,涨至175万。另外,山西文旅、四川文旅两天时间也涨粉超十万。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小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全国联动的盛况。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认为,目前各地文旅厅、文旅局的宣传还处于低成本高产出的阶段,“有淄博、哈尔滨的案例在前,各地都有通过自媒体营销博取流量的动力”。不过,他提醒,虽然当下一些省市流量很高,但一些省市本身冬季旅游产品比较缺乏,在宣传中直接用夏季旅游产品做填充,导致自媒体营销虽然声浪很大,但是并不能激起人们的奔赴欲望。“营销虽然热闹,但根本还是在旅游产品。”他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于海波指出,当代游客热衷于通过地方性话题和网红网友衍生故事与评论互动激发出游动机,各省市应从细节上提升旅游食住行游购娱文旅服务,抓好旅游市场秩序的事前和事中管理,在文旅产品与游客、网友的互动中迭代激发有效市场,促进社会资本和商户服务投入。
孙小荣谈到,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爆火,想要成为网红城市,一座城市需要具备丰富的地方文化,提供独特的体验;同时,要在社交媒体上具有吸引力,赢得年轻人的认同;城市服务要体现友好和贴心,构建友好型城市。此外,市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很重要,只有主客共享,才能实现全城狂欢。他认为这四点既是一座旅游城市的基础,也是成为网红城市应该自我检视的标准。
孙小荣认为,当各地都在疯狂开展“花式营销”时,一些缺乏应季特色产品、服务水平难以保障的省市可能会面临“借势反噬”现象:越宣传,越暴露某些短板,还可能诱使游客启动“倒查机制”,重拾陈年旧事的不好回忆,对目的地展开秋后算账式的谴责。
孙小荣说,各省市在做借势营销时,应该重点考虑植入的内容。否则,盲目追求热度,可能只会“热”一阵,而无法持续“闹起来”。“热热闹闹,才是文旅该追求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
>>提醒
文旅“卷”起来 也要防跑“偏”
文旅官方账号卷起来,和网友互动多起来,这是好事情,但在这场热热闹闹的碰撞中,一些有点“尬”的操作同样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与关注。比如,有景区为吸引游客打造男女妲己,让网友直呼“辣眼睛”;有景区还上演“美男计”,让健壮男青年脱光上衣秀肌肉……
这些当然不是主流之音,但却也让这场互动有些变了味。吸引流量,善用流量,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靠低俗甚至“擦边”行为获得流量,似乎已走偏。这样的做法或许能带来一时围观的热闹,但长远来看,对当地文旅发展以及文旅品牌的建立都是弊大于利的,也很难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来反哺当地文旅发展。
在这波卷流量的狂潮中,一些地方文旅账号似乎已掌握“流量密码”,热点是可以蹭的,花活是可以整的,产品和服务是应该搞上去的,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要继续发扬。但如何利用好流量、以优质内容吸引流量、实现流量与口碑的转化,仍旧是摆在地方文旅发展面前的一道课题。而不管是文旅推介还是其他,都需要谨记的是,流量只是工具而非目的,要卷起来更要防跑偏。只有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良性的互动持续出圈,才能让流量来,并让流量留下来,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观点
卷来了流量
也得有实力接住
细心浏览本轮文旅局长们的“内卷”,不难发现,大部分“卷”的都是流量,各种花式整活,都希望“泼天的富贵”能流向自己,却很少想想,当这份“泼天的富贵”真的流向自己时,又是否有实力接得住?
网红局长无效“内卷”背后,更深层次的,则是各地文旅局的角色错位。文旅局作为政府部门,在市场机制下,更多的应当是起到规范旅游秩序、优化旅游环境的幕后作用,而不是凭借角色反差所吸引的流量,成为台前的鼓噪者。
作为“优等生”的淄博也因为角色错位吃过亏,据媒体报道,经历爆火之后,淄博烧烤营业额降至四分之一,不少火爆时期的入局者难以承受损失,不得不亏本转让。这背后固然有烧烤行业的季节差异,但亦与火爆期间政府职能错位、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影响了商户对于市场的认知不无关系。
文旅局长们“卷”起来,对于游客、市民都是好事,只不过,局长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赛道与舞台,不留恋流量,不争做网红,认识到旅游是一个综合业态,脱离历史、文化、景观、交通、食宿、饮食、价格等谈流量毫无价值与意义,局长们更需在苦练“内功”的赛道上卷出新高度。
>>思考
除了文旅局长“整活”
还需做什么?
面对各地文旅部门“卷”声一片,热热闹闹之后,该安静下来做一些冷思考了。
首先应该看到,虽然说这轮罕见的全国联动式文旅“互卷”行动,都源自哈尔滨的“刺激”,并且很多地方也不讳言这是“抄作业”,但这些行动实际与哈尔滨爆火的逻辑,是存在明显区别的。要知道,之前的淄博也好,现在的哈尔滨也罢,它们在网络上所荡起的舆论声势,其实主要是来自“自来水”粉丝和游客的传播发动。而地方政府负责的主要还是与市场主体一道不断优化线下服务,持续制造可以让网友造势的“爆点”。从这个意义上看,目前各地以文旅部门,特别是各类文旅账号为代表的网络营销行动,很难说真正抄到了淄博和哈尔滨“作业”的精髓。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门自己下场造势,从“蹭流量”的角度算是抓住了机会,但由此带来的关注流量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成绩,真正让线上的网友点赞变为线下的游客买单,依然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营销声势还是要与真实的旅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环境等相匹配。比如,日前有网友调侃新疆文旅部门遭遇了本地网友“背刺”。因为面对文旅部门开展的视频营销,不少新疆网友却集中吐槽当地“物价贵”。一边是文旅部门的借势推销,一边却是“自家人”不留情面的“批评”,这一状况其实在不少地方都一定程度存在。这背后代表的实际是“本地人”对旅游市场的更高期待。同时也说明一件事,即文旅部门在推介旅游市场时,首先得对本地旅游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有客观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善,避免出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困境。
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各地在发展文旅消费上开始出现“卷”和“拼”的意识,应该为社会所乐见。但如何拼、如何卷,很重要。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哈尔滨文旅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在这次火爆之前,当地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比如,在2023年1月,也就是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解除后不久,哈尔滨就开展了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和冬季的冰雪旅游“百日行动”。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泼天富贵”的降临有一定偶然性,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规律并未过时。
因此,面对“别的城”突然被漫天流量“砸”中,各地尽管可以凑个热闹,顺势为自己推销一把,但还是要呼唤一种“默默努力”的务实之风,倡导更多地方以“平常心”回归到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消费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去。 综合中新社、上游新闻等
@服务态度是重中之重,旅游拼到最后,拼的一定是旅游地的情怀和情商。
@文旅部门不要光说自己地方有什么,应该多听听游客想要什么,然后尽量安排,这样才能抓住游客的心。
@文旅出彩,靠的从来不是和别人一样的招儿。
@本末倒置!把基础设施和服务素质搞好,比旅游局长跳科目三有用多了。
@把旅游配套搞好比什么都好。
@不要只求短暂的利益,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眼光。
@想赢,还是得潜心打磨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多一点『长期主义』的投入和耐心。
@要想接住『泼天的富贵』,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持续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