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教育 >> 现在学生驱动力很弱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疏解“少年愁” >> 阅读

现在学生驱动力很弱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疏解“少年愁”

2023-12-08 10:32: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38
内容提要: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加调查的三万余名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加调查的三万余名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人民日报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这些数据令人震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关注,就让我们从老师、孩子、家长的角度看看问题吧。

现在学生的自我兴趣或者说驱动力是很弱的。比如问他们喜欢什么?打游戏可能是最普遍的答案。业余时间在做什么?刷刷手机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一位中学心理老师的自述——

现在学生的自我兴趣

或者说驱动力是很弱的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学心理老师是如何看待现在孩子的心理状况的?他们会与学生构建起怎样的关系?川川本硕就读于东部某985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成为一线城市一所初中的专职心理老师已有三年。以下是她的自述。

课业压力不是主导的问题

最大的烦恼还是人际关系

先说说初中学生来咨询最多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吧。

来找我的小孩,其实课业压力不是主导的问题,最大的烦恼还是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家长的关系。有的乍一听是学习相关的问题,但往往也是因为学业带来的和家长的矛盾,而不是成绩起伏本身。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隐隐觉得家长不对,但是他的自我还很弱,和家长的冲突会让他们非常迷茫和痛苦。比如有个孩子父母都是研究生,事业很成功,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孩子慢慢把父母的要求内化了,就有点钻牛角尖,容不得自己出一点错,但弦绷太紧,是要断的。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心理咨询,但这几乎不可能。“爸妈不逼我就好了”这种愿望,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奢侈的。我只能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内心的不快乐,对他们说,父母并不永远都对,当他们的要求超出实际时,要懂得自我调节,要从那种苛求自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长大了想干什么?

答曰游戏主播,或者躺平,甚至是当乞丐

不知道和上面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关联,我还有个突出的感受是,现在学生的自我兴趣或者说驱动力是很弱的。

比如问他们喜欢什么?打游戏可能是最普遍的答案。业余时间在做什么?刷刷手机一天时间就过去了。长大了想干什么?答曰游戏主播,或者躺平,甚至是当乞丐。

我带过学校内的一个创作社团,里边的孩子应该算是比较有想法的了。但当我要他们自由创作的时候,他们会呈现出一种困惑:要做什么,老师你没有要求的吗?

我也会纳闷,好像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还不是这个样子。

也可能是信息投喂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鼓吹“躺平”的短视频,而且只要点开了一个,平台会推更多类似的视频。孩子们不够有分辨能力,这些信息在他们心里其实都留下了痕迹。

在咨询中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每天正常读书学习,课业也没有落下。但实际上已经困在无意义感里很久了,然后有一天,突然爆发了。

问题怎么解决?我也很迷惘,但总感觉学校的心理教育有所欠缺,现在往往是孩子的心理状态都已经是负数了,身体心理状态亮红灯警告了,家长、老师才急着想要帮他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而不是早点通过心理和更普适的生命教育,让孩子的心理状态更健康、更好。事实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总想着要去弥补、去疗愈,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情况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对心理咨询来说

师生关系可能是一种束缚

初中心理老师的难点是,初中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行为能力,不能为自己做主。

这会影响到很多方面。比如,成人心理咨询必须要持续一段时间,常常在第二场或第三场咨询之后才能进入正题,但初中生的心理咨询,很难坚持连续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成年人对自己状况的了解更深一些,来咨询的诉求很明确,就能一直持续下去。而有的孩子来做咨询,只是为了逃避。当“证明自己状态不太好”的目的达到后,可能就不会来了。

第二个原因是,成年人可以独立决定干什么,但学生们来不来咨询、咨询到什么程度,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决定得了的。一些孩子自己很痛苦,也渴望改变,但是家长老师未必觉得这重要,甚至不让他们去治疗。在学生不主动的情况下,我是很难把他们拉过来谈谈的,最多只能做一些委婉的提醒。

另外,我的老师身份也会降低孩子的信任。和我说了之后,我转头告诉家长和班主任怎么办?为了消解学生的疑虑,最大程度保存我们之间的信任和联结,一般在告诉家长或者班主任前,我会和学生进行商量:我要讲某些内容,这样表述可以吗?

后来我还兼任了班主任,就更难兼顾了。当班主任要凶,要能约束好学生,但一凶,学生怕你,这心理老师的活还做不做?学生还敢不敢和你说心里话?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和教师的职业伦理,事实上是有些冲突的。作为心理咨询师,一般是价值中立的,不大会对个人行为做对或错的判断,主要是帮助来访者减少内在冲突、更愉悦地接纳自己。但如果有个学生跟我说觉得努力学习没有意义,我能说不努力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接纳自己吗?作为教师肯定不行,家长、学校也都不会同意。

所以,我和学生的相处,永远有一层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提醒,一种联结,但对心理咨询来说,却也可能是一种束缚。

中学心理老师的烦恼:有些忙

理想状态是,每天午休的那一小时我在心理咨询室坐班,学生推门就能在心理室里找到我。实际工作中,这个要求有点奢侈。学生心理咨询需要提前找到老师预约,并非立刻就能谈话,往往要到第二天。这个过程很可能就消磨掉学生的那点勇气,第二天他可能觉得自己没事了,不来了。

如果我那天中午有时间,遇到学生预约,会马上给他们做心理咨询。但我中午也常常没空。为什么?因为学校会觉得我的课时不饱和(我每周有五节心理课),中午经常给些别的任务,比如组织活动、开会什么的。大部分时候学生来预约心理咨询,我一看当天中午确实没有空闲,也只能说按流程明天再来吧。有时候可能就是和学生在课间争分夺秒聊上个十分钟,但这和在一个私密、安全、封闭的环境里聊一个小时,差太多了。

而且课间聊天也不会算工作量。我理解学校的想法,心理教育目前并没有专项资金,学校给发的工资,走的是整体的大盘子,学校当然希望干的活能做到配得上这份工资。

因此,学校给我加了挺多任务,比如兼任道德与法治老师、兼做班主任。工作多了,学生们能找到我的时间就更少了。

最后想说下,一周五节心理课,真的很轻松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个良心活。

心理教学目前是没有标准教材的,也就是说,和其他科目老师有一个必须完成的考纲不同,我们讲什么,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心理学习体系和框架,都得靠我来给他们构建。而且心理课对学生的具体效果也很难评估。我最后打分会给学生们都打A,没必要难为他们,对吧?但是不是真的对每个人都起到了作用呢?在现有的评估体系里很难去量化。 据《解放日报》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成年人不同,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恶心、乏力等

一个孩子的案例——

初中时是学霸

高中突然抑郁了

17岁的李同学是一名高二学生,初中时期一直是学霸,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考入重点高中后,虽然学习也很努力,可是成绩却不如初中那般理想。渐渐地,他觉得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半年前开始感觉头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一个月前,一场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他彻底对上学产生厌倦于是休学在家。居家期间,他也常常感觉莫名烦躁,闷闷不乐不愿出门。家里人看了也很着急,于是带他前往医院身心医学科就诊,最终确诊为抑郁症,建议住院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目前李同学比之前开朗了不少。

专家表示,青少年抑郁症主要由生物、心理、社会三方因素导致,生物方面包括遗传、躯体疾病等,心理因素包括青少年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认知模式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创伤事件等。很多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有的家庭关系不和谐,比如父母离异前的冷战、争吵,对于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来说,会缺乏安全感。而有的家庭虽然经济很富裕,也就是大家说的“富二代”,可是父母都比较忙,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隔代溺爱使得孩子抗打击能力特别弱。也有的孩子学习曾经很好一旦有一次考不好,却无法接受。

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张文瑄心理治疗师介绍,青少年相比成年人,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恶心、乏力等,容易表现出社交退缩,比如不想上学、不和同学接触。此外,青少年情绪波动大,易烦躁冲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少年和成年人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自杀的念头,但是过程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成年人自杀先有计划然后一步步实施,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他可能会因一时冲动就跳楼,不考虑后果。 据《扬子晚报》

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兴趣爱好减退持续的时间超过2周,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如果有自伤或自杀倾向,一定要及时就医

家长怎么做?

该如何疏解“少年愁

有专家表示,初中的半大孩子,一边经历着叛逆期,一边承受着校内课业压力,一边承受着家长满怀焦虑的补习压力。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升上高中,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更加巍峨的学业高山。在压力之弦崩到极限的情况下,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酿成让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最容易出问题的,是中学的孩子,家长更应该注意。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教授、副主任鲁小华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家长的做法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一方面,如果家长对未来过度焦虑,并将这种焦虑传递到青少年身上,会让青少年不自信,担心自己的未来,进而变得缩手缩脚,不敢独立承担一些事情,也迈不出脚步来。“还有一些家长会严格要求孩子成长中的各个细节,给孩子特别大的限制。”他认为,如果家长一直是以批评否定教育为主,会导致孩子产生比较严重的自我否定倾向,从而产生比较多的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家长对青少年过度“放养”也不可取,当孩子需要帮助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时,会对世界建立起一种不可依靠的感觉。

“我觉得爸爸妈妈的适时陪伴非常重要,一定要亲力亲为,但不要掌控孩子,要耐心地听孩子在讲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作一些判断或给一些引导。”一位专家认为,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逆商”能力,增强抗击负面情绪的能力。

鲁小华指出,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态度,渴望被理解,被认同,被欣赏,家长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看法,学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同时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技能,提高亲子沟通能力。“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社会化时,需要教育孩子怎样沟通,怎样尊重他人与自己,怎样在一种团结友爱、相互支持的氛围中成长。”

专家提醒,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兴趣爱好减退持续的时间超过2周,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不能上学、不能人际交往等,尤其是如果有自伤或自杀倾向,一定要及时就医。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2023-09-25 09:29:35
2023-11-16 17:55:45
2024-04-17 09:53:33
2024-02-23 10:54:47
2023-06-15 11:18:08
2023-02-27 11:45:37
2023-07-16 17:16:05
2023-06-20 10:27:11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