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5月15日至21日是第九届全民营养周,期间进行的“上海市营养创新平台分论坛”传出消息:上海居民对于含糖饮料危害有一定认知,且高于全国水平..
含糖饮料标准多少 七成上海人不知晓
本报讯(记者 顾泳)5月15日至21日是第九届全民营养周,期间进行的“上海市营养创新平台分论坛”传出消息:上海居民对于含糖饮料危害有一定认知,且高于全国水平。83.6%的人了解应该少吃甜或含糖食物/饮料,80%的人知道多喝含糖饮料会导致龋齿和肥胖,但70%的人对含糖饮料限量多少的世卫组织相关标准并不知晓。
到底什么是含糖饮料?上海市疾控中心营养健康科主任臧嘉捷解释:我国规定含糖量在5%,也即每100克液体中有5克以上糖就叫含糖饮料。世卫组织认为,所有含游离糖的饮料就叫含糖饮料。从全球来看,世卫组织推荐添加糖的摄入量在全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转化成糖的克数是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对儿童群体来说,这个量还要有所降低,4-5岁的孩子最好控制在16克以下。
长期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具有非常明确的健康危害。专家表示,世卫组织提出龋齿和肥胖是摄入糖过量两个非常明确的健康危害。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证明:含糖饮料摄入与代谢性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均有关。2017年全球疾病覆盖数据表明:相比1990年,全球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总死亡寿命损失年、健康寿命损失年、伤残调整寿命年分别增加2到5倍。
如何解决含糖饮料对健康带来的危害难题?专家在论坛上明晰:首先是“含糖饮料征税”,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措施。迄今,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含糖饮料征税。这项措施还需要我国在立法层面推动。其次是特定场所对含糖饮料禁售。此外,包装正面标签标识应用也很关键。厄瓜多尔于2013年实施“红绿灯”标识,此后发现居民高糖碳酸饮料购买量明显下降,低糖、无糖饮料销售量上升。智利于2016年实施警示标识,措施实施6个月后被认为有效,当地居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下降了22.8毫升。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