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娱乐 >> 山西大同:让传统手艺带动一方经济 >> 阅读

山西大同:让传统手艺带动一方经济

2022-10-10 11:13:13 来源:中国旅游报 浏览:7
内容提要:近日,山西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基地举办了“易”起相聚非遗文化直播活动,中石化大同石油分公司的加油员化身“非遗体验官”,向网友介绍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推荐非遗好物。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基地举办了“易”起相聚非遗文化直播活动,中石化大同石油分公司的加油员化身“非遗体验官”,向网友介绍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推荐非遗好物。在大同市,众多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非遗美食等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营造着这座城市的浓郁文化氛围。

  近年来,大同市充分发挥传统手工艺项目和非遗美食的产业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幸福产业,实现了保护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小凉粉闯出大品牌

  秋高气爽,驱车行驶在浑源县城,公路两旁隔一段就是一个凉粉摊。据统计,一进入夏季全县境内凉粉摊位就能达1000多个,从事凉粉产业及辐射劳动力达1万余人。

  浑源凉粉主要由当地土豆加工成淀粉制作而成,再加上莲花豆、辣椒油、豆腐干等辅料,口感爽滑、风味独特,是浑源人回味无穷的老味道。在县城永安东街中段北侧的“大喜凉粉宴”,是当地有名的凉粉铺子。老板王春喜做凉粉生意有30多年。

  王春喜介绍,当年他的奶奶就是一条扁担走街串巷卖凉粉,如今他和儿子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推出了豌豆、苦荞、绿豆等凉粉品类,深受人们的喜爱。“浑源县的店铺平均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儿子还在大同市开了一家凉粉店,生意可红火了。”小小凉粉承载着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大喜凉粉好吃,辣椒油是灵魂。2017年,大喜辣椒油申请了专利保护;2020年,大喜呛辣子制作技艺和大喜凉粉宴入选大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8年,大喜方便凉粉生产线建成,通过网络销售,走向了更远的市场。王春喜还建起了占地3500平方米的“大喜凉粉宴”加工生产基地、“大喜炝辣子”传习基地,从业人员20余人,为6名贫困人员解决了就业。

  近年来,浑源县打造了凉粉全链条多功能产业发展平台,让企业和农户联手,惠及了更多的群众。如今,浑源凉粉正成为浑源县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小窗花剪出大产业

  广灵剪纸创始家族第四代传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多堂介绍,广灵染色剪纸由民间刺绣演变而来,初唐时已具雏形,至明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当地人称“窗花”,是中国民间剪纸的著名流派之一。在张氏家族五代人执着的坚守、创新发展下,广灵染色剪纸以构图别致、刀法细腻、色彩艳丽、内容传神而独树一帜。

  为了更好地保护广灵剪纸技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多堂与儿子张栋建起了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了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成立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开办了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等,实现了广灵剪纸的生产性保护。

  据了解,广灵县剪纸艺术博物馆拥有13个展厅和一个收藏厅,珍藏有剪纸艺术精品6000余件。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平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张多堂积极推动广灵剪纸从传统装饰品向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贺年卡、邀请函等转变,实现由观赏性、装饰性到实用性的突破,产品种类由几十种扩展到50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立,张多堂还将县城周边零散的剪纸手艺人和农户集结起来共同发展剪纸产业,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农民李海林因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经过培训学会剪纸后,就在剪纸艺术博物馆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李海林每个月能有1800元的收入。

  小柳条编出大市场

  在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展厅里,小到做工考究的笔筒、果盘、花瓶、蒲草帽等手工艺品,大到结实美观的柳条床、沙发、茶几等家具,精致的柳编产品琳琅满目,让人赞叹。

  广灵县自古就有编织的传统,筐、篓、笸箩等农具都是农民就地取材用柳条、蒲草等编织而成的,坚实耐用。刘金萍是广灵县斗泉乡后山窑村人,自幼跟着父亲学会了编织技术。2005年,刘金萍带领村里13名妇女,创办了巧娘手工编织坊,利用自己的手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随后,刘金萍成立了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送技术、送服务吸收农村闲散劳力、贫困妇女、残疾人加入编织队伍。目前,合作社已培训村民3000多人,发展社员1085人,其中,残疾人47名。合作社还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了18个手工编织基地,推动当地发展“炕头经济”。

  广灵县曹川村的王建萍身体残疾,过去,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丈夫打零工。“我加入合作社后,就在家里编织。合作社会派专人上门送原材料、收成品,工资计件结算。我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如今,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由于工作认真,王建萍很快成为合作社在曹川村的主管。宋窑村的李小红也是合作社的员工,她说:“我虽然身有残疾,行走不便,但靠自己的双手挣上了钱。心里非常高兴。”

  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还搬入了30亩的扶贫手工业产业园区。

  刘金萍的儿子张建国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看到柳编的主要材料杞柳枝是从外地采购的,成本太大,他就去山东、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并通过流转土地试种成功了杞柳732亩,降低了柳编产品成本。在张建国的推动下,2019年,广灵县种植杞柳1100多亩,带动200余人从事插秧、割条等田间工作,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张建国说:“我计划打造一个万亩杞柳种植基地,让家乡人民通过种植杞柳致富。”

  “因为我们的产品都是纯手工编织,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非常受外国人的喜欢。”张建国介绍,未来,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将继续扩大海外市场,在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传播中国编织文化。

  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建新表示,这种就近、就地灵活就业的方式,已成为当地妇女劳动致富的重要途径,实现了小产业、大覆盖的效果。(王文华

相关文章
2020-03-18 11:09:01
2021-02-25 17:26:25
2023-04-24 17:32:09
2023-10-27 18:11:03
2022-04-12 11:23:23
2023-01-05 11:40:26
2023-06-20 09:20:23
2023-06-15 11:08:26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