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之声 >> “充电宝变窃听宝”,惩治刻不容缓 >> 阅读

“充电宝变窃听宝”,惩治刻不容缓

2021-01-08 11:35:21 来源:人民网 浏览:21

江苏南京警方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网上销售有窃听和定位功能的充电宝。据此,警方摧毁了一条包括生产厂家、销售代理在内的网络黑色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缴获相关设备2000多个,受害人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较之以往的个人信息窃取案,“充电宝变窃听宝”更具技术性和伪装性,“黑手”伸向了通话语音、行动轨迹等更私密的内容。警方介绍,一旦音量达到50分贝以上,“充电宝”就自动开始窃听,并将声音发送到不法分子运行维护的网络平台上,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也能被对方一览无余。名为“充电宝”,实为“窃听宝”,令人细思极恐,惩治刻不容缓。

打击黑色产业链要从源头入手。2015年1月开始施行的《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非法窃听,侵犯公民隐私,性质恶劣。江苏南京警方“亮剑”,抓捕犯罪嫌疑人,不仅是对黑色利益链背后的“罪魁祸首”严厉打击,更震慑了其他嫌疑人。

“专用号段没专用”必须引起重视。“充电宝”之所以能窃听并定位,是因为内置了通话和定位模块,并用上了“物联网专用号段”SIM卡。该号段的SIM卡本应专供物流公司等企业用户使用,只有通过层层审批才能申请到,且只能用于专门传输车辆定位等信息。“专用号”竟然变成了“窃听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运营商有没有发觉“异样”?有关方面会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只有把这些问号拉直,才能有效堵住漏洞。

对消费者自身来说,也要提高警惕。有窃听功能的充电宝常常没有品牌、不标明生产企业,这样“来历不明”的充电宝,使用前最好打个问号。不久前,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公众号也提醒,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会盗取个人信息。通过正规商家购买正规充电宝、不使用陌生人的移动电源、重视手机弹出的“信任提示”等等,也是必要的自我保护。

“充电宝变窃听宝”,绝不是小事。只有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积极弥补疏漏,保护好用户的隐私。(蒋萌)

相关文章
2023-08-28 16:25:11
2021-03-12 11:36:42
2020-08-24 11:40:58
2021-01-08 11:32:23
2020-12-31 11:39:06
2021-08-31 10:13:44
2022-08-26 12:23:44
2021-11-10 20:27:0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