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之家 >> 拼多多特斯拉再“对垒” 新车交付难引发舆论热议 >> 阅读

拼多多特斯拉再“对垒” 新车交付难引发舆论热议

2020-08-25 10:03:36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浏览:43
内容提要:除此之外,本起舆情对特斯拉的直销模式、拼多多努力与高端品牌进行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科普”。

沸沸扬扬近一个月的拼多多“大战”特斯拉的剧情仍未落幕。近日,拼多多与特斯拉关于车辆交付事宜再起争端,引发舆论风波。

拼多多特斯拉“对垒” 再掀舆论热度

8月14日,湖北武汉的消费者参与了拼多多的“万人团活动”领取补贴之后,在完成全部支付并向特斯拉进行提车时,其称遭遇特斯拉取消订单。

随后,拼多多在18日晚间公开表示,在宜买车与拼多多的协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团购车主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该用户随后也向媒体确认当日晚间已提车并上车险,不过购车所使用的账户为家人账户。

特斯拉在19日早间公开回应称,武汉车主交付的报道中,使用的拖车、签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规范,非特斯拉正常流程。拼多多与特斯拉的持续“对垒”,再一次卷起了舆论风波。#特斯拉回应拒绝交付Model 3#、#拼多多回应特斯拉拒绝交付Model 3#等话题攀上微博热搜,截至8月20日12时,#拼多多回应特斯拉拒绝交付Model 3#新浪微博阅读量达2亿次,讨论人数达5600次。

生产商与渠道商之间的争斗 舆论风暴中谁是赢家?

拼多多与特斯拉在7月21日便首次“开杠”,拼多多平台商家“宜买车” 以每辆车补贴2万元的优惠推出“25.18万元团购特斯拉Model 3”的活动,参与活动车辆5辆。但随后特斯拉回应称,未与拼多多及宜买车就该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委托其中任何一方销售产品,并表示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消费者因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拼多多和特斯拉长达一个月“你来我往”的对垒中,纵观整个事件传播过程,双方的各执一词使得舆情热度不断攀升,于8月19日达到顶峰。

“拼多多特斯拉对垒”事件舆情走势图

不少舆论声音认为,拼多多与特斯拉同为各自领域的巨头,在这次事件中,双方都没有输。正如新京报评论称,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样的活动证明自己产品大受欢迎,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既以原定价格卖出了汽车,又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是何乐而不为的买卖;而如果活动大获成功,居间促销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也是潜在赢家。

可以说,在此次的舆论风暴中,拼多多和特斯拉通过公关的“对垒”引发了“出奇制胜”的宣传效果。

商业博弈背后 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走得更远

诚然,拼多多与特斯拉在此次商业博弈中“赚足眼球”,但消费者面临“提车难”、“维权难”的境遇仍然存在。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平台显示,网民对此事件的关注集中在特斯拉、交付、车主、补贴等方面。在拼多多和特斯拉的商业博弈背后,消费者利益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特斯拉是否拒绝向消费者交车”等相关议题一时之间引发舆论强聚焦。

媒体也对此次事件中的消费者权益进行了关注,虎嗅网报道中称,虽然拼多多之于特斯拉确实没错,但拼多多之于消费者,或许有未尽足义务之嫌:它承诺了自己实际上并没法保证的事,车终究在特斯拉手里,需要消费者自己去处理,这间接导致消费者没能顺利成交。

而在中新网的报道中,中消协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认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赢得市场。“希望我们的平台经营者、电子商务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去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得消费者得天下。”

如若拼多多和特斯拉想要获得更为长远的“双赢”,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赢得公众的口碑才能走的更远。

舆情点评:捍卫营销体系、品牌定位之前,不要忘记未能提车的车主

一边是特斯拉极力维护自身的产品直销模式,另一边则是拼多多频频与高端品牌合作,甚至以“摩擦”“碰撞”的方式打造“品牌CP”营销盛宴。尽管舆论关注的层面越来越深入,然而解决“消费者能否成功提车”的实质性问题才是舆情处置、缓解舆论压力的切入点。舆论更关注的正是在巨头们激烈的竞争下,消费者权益如何捍卫,之后才是品牌商与渠道间之间的“精彩”竞争戏码。如今,舆论场上不乏为特斯拉、拼多多支招的信息,力图找到可以多赢或止损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两家企业都不能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一旦因“此事迟迟未答成合解”形成“霸道”“店大欺客”“强势”等刻板印象,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将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作为渠道商的拼多多只要确立了“链接高端品牌”的认知,不与其合作,也可与其他车企合作。最终,特斯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拼多多默默地“转战”其他品牌。

除此之外,本起舆情对特斯拉的直销模式、拼多多努力与高端品牌进行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科普”。中新网等媒体的文章对特斯拉产品销售体系的分析,并观察到特斯拉坚守、维护现有直销体系的决心。或许,这正是此起舆情“连续剧”的主线。换个角度来看,拼多多也颇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硬碰至今未与电商领域深度合作的特斯拉。这种“挑战不可能”的行为成为舆情传播中最具有戏剧化的元素。钛媒体分析此事时指出“这是产品强于渠道的结果”,这一观点戳中核心问题——商业竞争中,品牌商与渠道商谁更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又如舆论观察到特斯拉并不认可拼多多的品牌定位、运营及营销模式,在特斯拉流传出来的内部信中说道“没有庞大的公关部门和预算费用,官方的声音需要每个人去传播 ”,剑指拼多多“为了自身利益玩弄公众舆论和消费大众情绪”。自媒体“AI蓝媒汇”认为,这是“特斯拉的傲慢”。双方你来我往的公关对垒,大有掀翻对方的态势,然而,公关的尺度则是两方都关注的,它将影响舆情后期的趋势与品牌受损程度。特斯拉以多种方式护卫自身的定价体系、合作模式、价值观,过度的公关或处置则会形成“控制产品价格”的认知,难免会对消费者未来的购车决策形成负面影响,恐怕并不是特斯拉所希望见到的情况。拼多多“碰瓷”知名品牌不止一次,在本次舆情传播过程中,部分媒体与自媒体信息均提出此观点——拼多多的“营销秀”强行拉上品牌商在自己的规则里玩耍,“恶意营销”是拼多多不想形成的印象,而改变“低质低价”“山寨”的品牌形象才是屡屡触碰其他品牌底线强行搞活动的深层原因。(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总监、主任舆情分析师芦珊 实习生司远)

相关文章
2019-08-16 11:28:02
2018-04-23 09:44:55
2019-10-25 12:01:36
2024-01-04 17:21:07
2020-08-15 09:35:12
2019-07-08 17:11:58
2022-04-12 11:40:04
2017-11-09 17:31:2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