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各界风采 >> “赤脚”行医50年 守护村民半世纪 >> 阅读

“赤脚”行医50年 守护村民半世纪

2019-06-20 10:03:08 来源:人民网 浏览:57
内容提要:夏至将至,稻田里的秧苗已经种下,迎着夏日蓬勃生长。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萧家新屋村卫生室中,70岁的老村医肖光衡一大早便忙活开了...

人民网衡东6月19日电(李芳森)50年“赤脚”行医,从不停歇;半世纪守护健康,初心不改。


1124645749_15609502366411n.jpg


夏至将至,稻田里的秧苗已经种下,迎着夏日蓬勃生长。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萧家新屋村卫生室中,70岁的老村医肖光衡一大早便忙活开了,一个上午的功夫,便接待了两位病人。

“走到村里,问起谁家地里收成最差,估计都会说我家。”50年前,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一边种地,一边看病。家里的农忙、农闲,得看病人的多少。但大多数农忙季节,也是病人多的时候,有时候忙得自家的田也顾不上。

“肖医生可是个好人啊!”走进萧家新屋村,问起肖光衡,却得到另一番答案。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这段出自上世纪70年代的歌曲,生动描绘出赤脚医生的形象。

身背红十字药箱,行走在田间地头,半个世纪以来,肖光衡始终承担着村民健康守护者的角色,为一方百姓传递着简单而又温暖的关怀。

一双一天穿破的布鞋

“输液时手别乱动,不然就会肿。”初见肖光衡,便是一派忙碌景象。“这小伙子骑摩托车摔了一跤,这几天都得过来治疗。”

 

1124645749_15609502366771n.jpg


虽早已提前联系好采访时间,但肖光衡还是腾不出空。卫生室位于四个村落交汇处,除了萧家新屋村的1100多名村民外,还有不少外村村民前来求医,29岁的罗金宇便是南湾村人。

“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都是在肖医生这里看病,我从小开始,就来了不少次。”罗金宇回忆道。“如果不方便,肖医生就会上门。”

罗金宇的一番话,引出了另一段故事。

“肖医生,快去救命啊!”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春天,肖光衡正在田间劳作,听到呼喊后忙去询问,原来是住在金觉峰上一户人家的小孩在出麻疹。

“这个病可不敢耽误。”随便冲洗下手脚,换上布鞋,背上药箱便跟着来人赶路。“那时候出诊都是走路,那一路足足走了20多里的山路。”

头顶烈日出门,到达已是漫天星辰。中药外敷,灶心土泡水内服,一番忙碌过后,已是半夜,没办法回家,只好在病人家住下来。万幸的是,孩子的高烧终是退了下来。

第二天,在肖光衡的建议下,孩子被送往县城医院治疗,自己又重新走回家。到家时,肖光衡低头一看,布鞋的鞋面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个大洞。

直至现在,肖光衡仍旧不会骑车或是开车,所有的出诊都是步行。再远的路,都是用双脚去丈量。半个世纪过后,村民依然能看到,70岁的肖光衡走过田间地头,为老乡们送上暖心地呵护。

一副50年前的听诊器

50年前的听诊器,40年前的血压器,三种不同材质的药箱。多年的从医经历,肖光衡积攒下不少“古董”。“还有我这个70年的‘老古董’。”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我国启动赤脚医生培训计划。1968年,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肖光衡,被当时的鱼形乡挑选进入衡东县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在多地进行培训。1969年结业后,肖光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那时大队上推广合作医疗,找到两间空房就是诊所。”肖光衡所说的诊所,位于一栋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内,不仅接诊,也是后来一家七口多年的住房。

七十年代,肖光衡多次被选派到洋塘河坝、望日岩水电站、江东水库等工地担任卫生员,为施工人员提供健康保证,多是治疗一些常见病或跌打损伤。

“那时候药品缺口不小,我就只能在附近的山上找一些草药来治病。”在建立村卫生室后,肖光衡也建起了中草药房,在治病、务农之余,还得上山挖草药。多年来,肖光衡在山上找到了百余种可供治病的中草药。

由于肖光衡的年轻好学,刻苦钻研,西医中医都有了解,特别是还会推拿接骨,待人又热情,很快声名远播。

一只不再跳动的时钟

采访过半,无意中瞥到挂在墙上的时钟,上午九点二十分。拿出手机对比,早已过了十一点,原来早已停止跳动。


LOCAL201906191012000393640777209.jpg


“这个钟没起到过作用,谁生病还踩时间?”肖光衡说,现在的卫生室,是以前的乡供销社,多年前搬来时便买了个时钟。由于坐诊时间不多,加上没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一直没派上用场。

“感觉童年就是被窗外的呼唤声包围着。”在子女们的回忆里,住在祠堂的那些年,睡在窗边的一家人,经常半夜被病人家属的呼唤惊醒。“父亲说,把床摆在窗边,更容易听到。”

在肖光衡看来,把床摆在窗边,也就是把村民的健康守护战向前推进。有时候刚从外面回来,没躺个几分钟,窗外就会传来熟悉的呼唤声。

从祠堂搬出后,肖光衡的子女在老家新砌了一栋房子,但他还是习惯睡在窗边。

“多亏了肖医生,简直是让我再活了一次。”今年3月,村民肖保俫在晚饭时,误食有毒的野菜,到晚上出现腹痛等中毒症状。家人来到肖光衡家,习惯性的在窗外呼唤。没几分钟,肖光衡便是“全副武装”地开了门。

 一副常被遗忘的老花镜

6月16日,父亲节当天,肖亚辉特地带上礼物,从县城赶回老家,准备给父亲过节。没想到一回家,却扑了个空。

“我连电话都不用打,就知道他在外面出诊。”于是,肖亚辉“赌气”似的坐在家里,做饭、收拾。饭菜的腾腾热气逐渐消散后,肖亚辉才看到背着药箱回家的父亲。

早在肖光衡六十多岁时,子女便建议他只在家里坐诊,不要继续出诊。每次虽是满口答应,但每有人前来请求出诊时,又忘了对家人的承诺,从不拒绝。背起药箱,便急冲冲的跟着来人出诊。

“都是父老乡亲,怎么忍心拒绝啊!”每次家人问起,肖光衡总是说,别人来请我看病,既是一份乡亲的信任和紧急需求,又是一种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不能不去。

“今天您过节,可以休息一天吗?”每次父子团聚,这都是一个固定话题。

“好,我下午就在卫生室坐诊。”虽看着父亲答应,肖亚辉并不放心,平日里重信守诺的父亲在这方面的“信用值”并不高。当陪着父亲坐在卫生室时,肖亚辉便看出了父亲的“小心思”,门外早有患者在等待。


1124645749_15609502366961n.jpg


“不好意思,儿子今天回来,我就晚了几分钟。”肖光衡边道着歉,便忙着开门。“今天输完液,明天就不用再来了。”

肖光衡走进卫生室,便在药柜里找起药来。“怎么回事,是不是因为没开灯?”刚找了几下,肖光衡发现看不清药名,便招呼儿子开灯。

“爸,你又忘戴老花镜了。”肖亚辉提醒道,把桌上的老花镜递过去……


相关文章
2021-04-12 11:17:54
2019-11-04 10:48:40
2020-02-05 11:18:33
2019-10-29 09:05:51
2020-08-15 10:36:11
2023-05-02 17:13:24
2023-05-22 17:11:55
2022-03-08 10:16:5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